游戏主播真实案例分析
1、摘要:数字时代信息的海量扩展凸显了社会注意力的稀缺性。首先,结合以往研究,本文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出发重新定义社会注意力,并认为社会注意力可以成为社会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次,对相关社会注意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社会注意力在理论上发挥的四种功能,即社会经济功能、情感支持功能、网络建构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最后,借助四名不同类型的主播典型案例对这四种功能进行分析,阐述四种功能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为社会注意力在数字时代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经验研究。
2、关键词:社会注意力;社会功能;网络主播。数字时代各个技术平台生产的知识、信息每天迎面而来,但是每个个体的时间、精力、注意力极其有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手点击某个信息平台,总会发现五花八门的内容信息,有时还会遇到以“震惊”开头的“标题党”。这些日常经历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社会现实:在网络社会,社会注意力的提供者会因为无限信息与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矛盾而面临抉择难题;社会注意力的捕获者也会因为社会注意力的稀缺及其分布偏好的难以把握而陷入竞争旋涡。
3、与此同时,5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社交媒体视频化,加快了视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注意力的传递过程大大缩短。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社会注意力不再由精英群体专属垄断,而更多地向能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青年群体倾斜,但是社会注意力所引发的社会影响依然有待观察。
4、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维度出发,探讨了社会注意力在解释数字时代人类心理及行为、组织决策以及社会互动过程时所发挥的作用[1][2][3],为社会注意力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跨学科分析框架。相比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社会注意力始终是社会学的附属议题。
5、但社会注意力研究不应该忽视社会学视角,尤其是从组织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关注社会注意力[4]。与此同时,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其社会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在社会学视角下重新界定社会注意力这一抽象概念,以弥补现有概念对社会结构和环境影响强调的不足,并且认为社会注意力有望成为社会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次,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社会注意力所发挥的理论功能;最后以备受青年群体追捧的多位网络主播为典型案例,检验社会注意力各项功能的作用机制。
游戏主播真实案例分析
1、二、社会注意力的概念内涵。注意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社会注意力概念也起源于心理学。可以说,社会注意力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对心理学注意力概念的借用与延伸。
2、然而,心理学并未对注意力和社会注意力的概念做出特别区分,只能依据两个概念在适用场景上的不同窥见二者的区别。在心理学的概念体系里,注意(力)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5],它既可能是自上而下不受外界刺激产生的大脑思维活动,也可能是自下而上受外界刺激的意识产物,其中,自上而下的过程受到当前行为目标的指导和参与者对与手头任务相关的社会需求评价的影响;自下而上的过程受到刺激的物质性、语义性和社会性及情感显著性的影响[6]。
3、只有研究受外界刺激产生的注意力时,心理学才会使用社会注意力的概念,比如探讨社会互动/社交在现实场景中对社会注意力的调节作用[7]。心理学对社会注意力概念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注意力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社会注意力是社会互动的产物。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较早关注注意力相关议题的学科。
4、张雷指出社会注意力发生在“社会或社会各类特定的群体”中[8],邓德祥则直接提出“社会注意力是整个人类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趋于稳定和一致倾向性的注意力行为形态”[9]。由此可见,经济学不仅仅把社会注意力看作是大脑活动产生的个人意识,更看作是发生在群体环境当中的集体认知。现有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社会注意力的“群体性”,但对社会结构/环境及群体互动的强调不够明确。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美国西北大学的传播学系教授詹姆斯·韦伯斯特(。
5、)在《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一书中引入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认为“结构的二重性”体现在数字时代下受众(能动者)与媒介(结构)的互动与互构过程中[10],即受众与媒介相互影响、互不可分而又相互建构[11]。这意味着,社会注意力不仅是个体能动的产物,也是被结构规则的产物,更是个体能动与结构规则互构的产物。虽然韦伯斯特研究的是公众的注意力,但他在书中仍然采用注意力,而非社会注意力的概念。